首页 > 名胜古迹 > 正文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特别报道|运河两岸气象新

2024-06-22 09:57:09

来源:沧州日报

运河两岸气象新

■ 本报记者 尹君伊

1.jpg

俯瞰南川老街夜景 陈秀峰 摄

2.jpg

骑行爱好者在运河堤顶路骑行 王少华 摄

3.jpg

吴桥第六屯堤顶路偶拍雉鸡 王少华 摄

4.jpg

沧县捷地分洪设施景区 陈秀峰 摄

5.jpg

游客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游览 苑立伟 摄

6.jpg

泛舟运河 李晓阳 摄

7.jpg

南川老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殷 实 摄

8.jpg

大运河公园 李晓阳 摄

9.jpg

东光谢家坝 郑延涛 摄

10.jpg

“三楼鼎立”盛景重现,成为我市大运河畔文化新地标 陈秀峰 摄

今天,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日子。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从曹操命董昭开挖平虏渠算起,运河在沧州大地已流淌了1800多年。运河文化历久弥新,既是城市的精神文脉,又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是沧州的“根”和“魂”。

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重大发展工程、文化工程、民心工程。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高位推进、系统谋划、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全域216公里的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亮点纷呈。

——注重凸显大运河沧州段的原真性特点,保护修复生态空间,建设水清景美的绿色长廊。坚持“引调补蓄”并举,多渠道、多举措做好引调水,2021年以来,通过潘庄引黄、位山引黄、东线引江、岳城水库四条引水线路实现引水常态化。

——生态提升标准化,持续实施沿线绿化美化提升,运河沿线建成各类生态公园20余个,总面积达1.7万余亩。2023年南运河获评河北省典型示范河湖,沧州运河生态综合治理成果入选“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创新案例”。

——做好考古勘探和文物修缮,陆续完成泊头沉船、南川楼沉船等考古勘探,完成沧州铁狮子、澜阳书院等文物的修缮。2023年首家中国大运河考古与研学基地落户沧州。

——建成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非遗展示馆,呈现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项目1022项,彰显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建成沧州水利文化展示馆、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中国大运河·纪晓岚文化园、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展示园。

——完成中心城区生态修复与旅游通航项目,建成12个旅游码头、6座步行景观桥,2022年9月1日中心城区13.7公里大运河实现50年来首次旅游通航,再现“一船明月过沧州”盛景。

——园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南川老街、南川楼、朗吟楼等相继开放,成为京津冀游客新的网红打卡地。今年“五一”期间,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各景点共吸引游客超91万人次,助力沧州在“五一”假期跻身最受游客追捧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第6位。

——以运河为纽带,加强与运河沿线城市的交流互动,扩大对外宣传推介。在扬州2022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与运河沿线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和交流沟通机制。2024年6月5日,参加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河之端”系列文化活动,与其他沿线城市共同发出《大运河文化系统性保护·什刹海宣言》。

……

一条运河穿城过,满目新景入画来。如今的大运河沧州段,已成为颇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符号和产业高地,焕发出璀璨光彩。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