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贾金德回老家途中迷路,家住海兴县高湾镇的刘金牛夫妇收留老人并帮其寻找家人——
温暖的“回家路”
开栏话
岁序华章,华章日新。
放眼狮城大地,无论是在企业一线还是在港口码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场景处处可见;无论是在运河岸边还是城市广场,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幸福画面应接不暇;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幸福感人的暖心瞬间无处不在……一个个生动的场景,生动记录了沧州730万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斗故事,展示着狮城儿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沧州日报编辑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采撷鲜活素材、发掘感人故事、感知时代脉搏……用笔和镜头传递团圆的欢乐、逐梦的执着、奋进的风采。敬请关注。
1月10日,老家盐山县常庄乡大芦村贾金德的亲属来到位于海兴县高湾镇农垦人家小区北侧的一家饭馆,将一面锦旗送到店主刘金牛夫妇的手中。“太感谢了!这么冷的天,如果不是你们收留我父亲,后果不堪设想。”贾金德的儿子贾世军说。
贾金德居住在南大港产业园区,今年77岁的他患有脑血栓和小脑萎缩。1月7日14时左右,他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被褥、三轮车充电器,从南大港出发前往老家盐山县常庄乡大芦村。18时30分,他推着电动三轮车来到刘金牛的饭馆门前。
“老人走路腿脚不利索,说三轮车没电了,要充电。”刘金牛回忆说,他们给电动三轮车充上电,然后将老人扶进屋坐下。刘金牛注意到,老人戴着绒帽子、穿着棉袄敞着怀、穿着一双布鞋,还没有穿袜子,冻得浑身发抖,他赶忙给老人倒上热水。暖和过来后,老人说道:“我是盐山大芦村的。我想家了,我从南大港来,车子没电了,推了好远才走到这。”“先吃饭,我叫他们给你煮面条吃。”“我没带钱。”“不要钱,吃完饭,我帮您回家。”刘金牛给老人端来一碗面条,并询问其子女的电话号码。老人没带手机,子女的电话号码他也记不清。刘金牛便给老人录了一段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并注上自己的电话号码。
由于刘金牛经常到盐山新发地蔬菜市场批发蔬菜、肉类,在盐山有很多朋友。他发的视频很快传开,不少人帮忙转发。随后,他接到贾金德侄子的电话:“我是老人的侄子,您受累给照看着,我们马上到。”
此时,贾金德的家人正在寻人。“这几天,他经常说要回老家看看两个兄弟。我下午放羊回来,一看他不在家,三轮车没了、被褥也没了,我想可能是骑车回老家了。”贾金德的老伴儿孙凤明说。于是,一家人从南大港出发前往大芦村,并沿路寻找。
当晚20时许,贾金德的家人来到饭馆。看见父亲安然无恙,贾世军激动地握着刘金牛的手连声道谢。(记者康学翠 通讯员王洪胜)
来源:沧州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