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探测技术为拖轮增添一双“慧眼”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自主研发拖轮智能航行系统
本报讯(马明轩 刘杰)近日,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自主研发的拖轮智能航行系统,经运行测试达到预期效果。此系统是国内拖轮首次应用全方位立体融合探测技术,能大幅提升拖轮航行避碰及应急搜救能力,为能源保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据悉,黄骅港拖轮担负着协助货船靠离泊、接送引航员、冬季护航以及破冰、海上搜救抢险和海上消防清污等业务。但是,传统拖轮安全航行主要依靠航海雷达、测深仪等导助航设备和人员瞭望等手段来保障。这些手段只能识别水面以上体积相对较大的船只等物体,以及拖轮正下方水域的大面积浅点,无法有效识别近距离水面物体及水下碍航物,且无法有效应对浓雾等恶劣天气。
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国能黄骅港务公司技术团队联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深入开展研究分析和技术论证,提出并建设了一套拖轮智能航行系统,并在神华拖10轮成功应用了全方位立体融合探测技术。此系统由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红外摄像仪、前扫和下扫声呐等设备构成,通过建模及大数据分析,能对各个设备探测图像及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和智能分析,可实现对拖轮周围全天时、全气候、全方位的动态实时监测。
新系统可以有效识别水下最深200米、最远1600米,水上最远250米、最近0.2米的物体,辨识物体精度最小可达直径10厘米。通过有效识别水面上、下碍航物,模拟呈现探测物体图像,自主分析物体运动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辅助拖轮安全航行。同时,可在拖轮进行应急搜救抢险时,辅助搜寻落水人员,发挥拖轮海上应急“安全桩”作用。
来源:沧州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