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他手中成了艺术品
——河间齐建立与茶雕的故事
本报记者 康学翠
这是一件茶雕作品:直径28厘米、重1.1公斤,墨色,色泽鲜亮。用手触摸,光滑、坚硬,嗅一下,一股淡淡的茶香。随着时间推移,茶香会由清变沉,摆放室内,净化空气,加之图案精美,极具观赏价值。如果不说,很难相信,它的原材料只有茶叶和水。创作者是47岁的齐建立,站在一片茶雕作品中,他安静淡然,唯有目光触及那些茶雕作品时,眼中显露深情。
齐建立是河间市卧佛堂镇南罗村人,平常寡言少语,但说起他心爱的茶雕,便滔滔不绝。“这组作品以倡廉文化为主题,是我的新品,看这上面的字。”顺着他的指引,记者注意到这件茶雕作品上醒目的横向字是“不忘初心”,下面6列竖向字,分别是“讲团结、树正气;干净、忠诚;为民、务实;勤奋、清廉;公心、公正;公平、公开”。“工艺品附加了文化元素才有灵魂,所以创作时,要把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齐建立说。
齐建立与茶雕的缘分始于15年前。年轻时,齐建立做过通讯器材销售生意。一次去西安出差,偶遇一方古墨,墨上雕刻着“瀛州八景”。千里之外遇见刻有家乡文化元素的古墨,他爱不释手。从此,爱上了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质的古墨。
喜欢自然就会收藏,收藏多了就动了复刻的念头。他尝试炭黑加明胶做原材料复刻,结果因不易成型而失败。灵光一现,他突发奇想用茶叶来试验,还真做成了一块茶砖。从那时起,他开始专心研究茶雕。
“各种茶叶皆可为原料,纯茶打磨成粉,加水搅拌,利用茶叶自身的黏度通过压力机压制成型,不用添加任何黏合剂,再用雕刻机做模具,从原料粉碎到成品约一个星期左右。”齐建立介绍。如今说来轻而易举,但当时的研发过程却颇费周折。
起初,齐建立对茶雕作品要求就很明确——只以茶叶和水为原料,在作品精细、有光泽、不开裂、不变形的前提下,实现雕刻效果。他采购了整整一车茶叶,又买来中药粉碎机,把茶叶打成粉,并刻了一副模具,又购进了磨粉精细度更高的球磨机,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细度和光亮度。结果,精细度上去了,作品出现开裂现象,齐建立不气馁,反复摸索,终于找到原因,原来随着茶叶品种不同,水量、温度、压力的比例也要相应调整,甚至要精确到毫厘。最终,经过一次次试验,他研制的茶雕从一代升级到二代、三代,作品愈发精细美观。
2017年,齐建立成立河北良知阁工艺品有限公司,专注产品研发和生产。同时他带着作品去各地参展,荣誉纷至沓来。在中国(北京)职业技能博览会上,齐建立获得工匠大师传承守护奖;在第二届赤峰文博会上,齐建立的作品荣获两项金奖、一项银奖;在河北省特色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齐建立的茶雕作品荣获优秀奖……
这些年,他的作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还注重融入文化元素。“这次廉政文化主题的作品,我想了很久,用这组作品向党的二十大献礼。”齐建立说,除了以“不忘初心”为主题的作品,他还创作了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作品,其他作品还在创作中。他要赶在今年“七一”之前完成,联系各机关单位,将这些作品赠送给优秀共产党员。
说起下一组作品,齐建立已经有了初步构想:“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我计划创作一系列关于诗经文化的茶雕作品。”他说,他将不断探索和提高,以茶雕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沧州日报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是沧州博物馆珍藏的一件人气...